尊龙凯时 - 人生就是搏!

    欢迎访问人生就是博-尊龙凯时化工官方网站!

    农化服务

    农化服务

    首页 > 农化服务

    氮肥的科学施用(一)
    来源:中国化肥网   作者:凝绿   发布时间:2009-05-05   阅读次数:4929次  
        土壤中的氮素大多不能满足作物对氮素养分的需求,这就要靠施肥来予以补充和调节。除化学氮肥外,有机肥、豆科绿肥、藻类、绿萍以及降雨和灌溉水都能增加土壤的氮素。  

        氮肥施入土壤后,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比例不高,损失严重特别是施用在种水稻的土壤上。不合理地施用氮肥,一方面会增加农业成本,另方面造成对环境的危害。流失产生的氧化亚氮气体,可能破坏臭氧层。因此,科学地合理施用氮肥,不仅能降低农业成本,增加作物生产,而且有利于环境保护。对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,尤为重要。  

        农田中氮肥的去向  

        1. 氮肥的去向  

        氮肥施入土壤后有三个去向,一部分氮素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,一部分残留于土壤中,另一部分则离开土壤一作物系统而损失。残留于土壤的氮素,尽管对当季作物没有贡献,但可保持土壤至少水平并为后季作物种类、环境条件、施肥时期及方法等而变化。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关系,一个去向的比例增大,另两个去向的比例就会减小。粗略地说,作物当季吸收利用一般为 30~50% ,氮素损失可达 20~60% ,土壤中残留约 25~35% 。  

        2. 氮肥损失的途径  

        氮肥损失主要通过淋溶、径流和气态氮逸出三种途径。气态氮损失包括氨挥发和反硝化作用。反硝化作用的主要产物是氮气和氧化亚氮气体。  

        在稻田土壤中,淋溶损失一般很少,氮素主要通过氮挥发和反硝化作用而损失。在旱地作物的土壤上,除气态氮损失外,淋溶损失也不可忽视,特别是在雨量大、土壤质地较轻的地区。大雨、暴雨或不适当的灌溉,可能会造成氮肥的径流损失。显然,丘陵地区的径流损失比平原地区严重。植树造林、修筑梯田、合理灌溉,都可减少土壤和氮素的流失。  

        氨挥发损失在碱性条件下易于发生,因此,石灰性或碱性土壤上的氨挥发比酸性土壤上严重得多。反硝化作用需在嫌气条件下进行,故水稻田中的反硝化损失一般比旱地上大。温度高既能促进氨挥发,也有利于反硝化作用的进行。  

        氮肥损失量和损失途径与土壤性质,耕作载培制度、气候环境条件密切相关,也受到农业措施的影响。搞清氮肥损失途径后,有利于采取相应的措施,以减少损失,提高氮肥利用率。  

        3. 氮肥的利用率  

        测定氮肥利用率的方法有两种,示踪法和差值法。用示踪法测定氮肥利用率时,需施用 15n 杜绝记肥料。作物吸收的 15n 量占施入 15n 量的百分比即为氮肥利用率。用差值法测定氮肥利用率时,只需施用一般商品氮肥,同时要设置无氮区,即不施氮肥的试验区。施氮区与无氮区之间作物吸氮量之差占施入氮量的百分比,即为差值法测得的氮肥利用率,通常称为表观氮肥利用率。  

        一般表观氮肥利用率的数值大于示踪法测得的氮肥利用率。根据不同的研究、探讨对象,确定采用何种方法测定。例如,在确定氮肥施用量时需测定表观氮肥利用率,在厂家氮肥的去向时需用示踪法测定。  

        氮肥施用量的确定  

        氮肥适宜用量的确定,在施用中至关重要。施用量过低,作物产量爱到影响。施用量过高,成本即高,经济效益就低;且过高的施用量,还可能导致作物减产,危害环境。  

        确定氮肥施用量时,应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即电子佳经济产量、而产是最高产量为依据。通常采用多点田间试验的方法,在每一试验点上设置多级氮肥用量处理,以得出各试验点的最佳氮肥用量。这样通过田间试验得出一个地区、某种作物各试验点的最佳氮肥用量后,其平均值则可作为该地区较大面积上予以推荐。  

        氮肥施用量还可根据供需平衡关系来进行估测。在某地耕作栽培措施条件下可能达到的产量水平,其所需施入的氮量 f ,( 0.5 千克氮 / 亩 * ),可按下列公式计算。  

        f = d – s / e  

        式中: d —某作物达到某一产量,其成熟时吸收的总氮量, 0.5 千克氮 / 亩;  

        s —土壤供氮量, 0.5 千克氮 / 亩,即不施氮肥条件下,该作物成熟时吸收的总氮量;  

        e —该种作物的表观氮肥利用率, % 。 (凝绿)

    联系我们/CONTACT US

   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东盛路233号    (点击查看地图)

    0558-2368015    0558-2368080

    haoyuan_cn@126.com

    皖公网安备 34120002001531号

    留言内容:
    姓  名:
    电  话:
    邮  箱:
    技术支持:人生就是博-尊龙凯时集团信息中心
    返回顶部
    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