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业结构到底该怎么调——业内人士解读《指导意见》
来源:中国化肥网 作者:危丽琼 发布时间:2009-10-27 阅读次数:3442次
10月20日,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正式发布了《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》和《石油和化工产业振兴支撑技术指导意见》(简称《指导意见》)。这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后,国内第一个由行业协会牵头组织编写的详细的结构调整指导意见。针对新公布的两个《指导意见》,中国石化协会有关人士进行了解读。
结构调整
要抢时间
产业结构调整年年提,今年尤显急迫。赶紧加快调整是大家的一致意见。
石化协会会长李勇武说:“我国石化产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,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。产品结构不尽合理,产业布局比较分散,自主创新能力不强,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大。必须下决心进行产业、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大调整,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。”
石化协会副会长潘德润介绍说,2008年下半年以来,国际金融危机拖累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进入景气周期的下行周期。但是,通过仔细分析可以发现,不同产品受金融危机的冲击程度有很大差异。相比之下,高端产品所受冲击比低端初级产品小得多。据有关资料显示,从2008年7月至12月,纯碱价格下跌40%,黄磷价格下跌41%,甲醇价格下跌46.5%,丁苯橡胶下跌64.8%,顺丁橡胶下跌65.6%。而聚碳酸酯价格仅下跌3.3%,聚醚价格下跌11.3%,三元乙丙胶下跌15.2%。这说明只有加快结构调整,提高高端产品比重,才能提高行业的抗风险能力。从另一个角度讲,金融危机的冲击也为我们推进结构调整带来了机遇。谁不失时机地实施了产品结构、企业组织结构、产业布局结构的调整,淘汰了落后产能,采用了新产品和技术,谁就为复苏后的发展抢占了先机,赢得了主动。正是因为如此,结构调整必须抢时间。
从历史经验来看,历次大的经济金融危机都是一次大洗牌的过程,是国家间、企业间实力和地位重新调整、此消彼长的过程,也是落后经济体赶超先进经济体的一次良好机遇。只有加快结构调整,才能抢占未来石化行业国际竞争的制高点,赢得竞争的先机。
潘德润说:“现在,全国各地都在实施国家的《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》,不少地区为落实振兴规划要求,也都纷纷制定了本地区的石化(化工)产业振兴规划。但是,从一些地方公布的振兴规划的情况看,结构调整的形势不仅不令人乐观,反而更让人感到担忧。因为如果按照这些地方的规划实施,盲目、重复建设现象不仅得不到抑制,反而还要使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进一步恶化。以聚氯乙烯为例,某地规划了聚氯乙烯产能近500万吨,而另一地区规划了聚氯乙烯产能300万吨,还配套建设有烧碱、电石装置。广东某企业拟在内蒙古建设30万吨/年硫化染料,这个规模供应全球市场还有余。新型煤化工的规划建设如火如荼,目前全国规划建设的煤制烯烃能力已达到2000万吨/年,煤制天然气能力达到312.1亿立方米/年。还有更突出的,如某地在相距不到20千米的区域内,计划建设两个100万吨的纯碱项目,这无论从生态、市场、运输等各个角度分析都是极不合理的。正因如此,结构调整显得更急迫。”
既要抑制过剩
更要淘汰落后
产能过剩是目前国内石化行业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,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,产能过剩使市场供需失衡的态势更为严峻。一些地区出于保增长的驱动,不顾国内产能已经过剩的事实,继续大规模发展化肥、氯碱、聚氯乙烯、电石、甲醇等项目,各煤资源大省也大量规划建设煤制烯烃、煤制油等项目。这就使得已经过剩的行业更加过剩,没有过剩的也即将过剩。因此,调整结构首要的是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。
潘德润认为,石化产业结构调整要从三个方面入手。首先,淘汰落后。如对甲胺磷、对硫磷、107涂料等落后产品,土法炼油、汞法烧碱、氨钠法氰化钠、氨水液相脱硫等落后工艺以及敞开式结晶氟盐装置等落后生产装备,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进行淘汰。坚决关停能耗高、污染重的落后生产装置。例如电石行业要全面淘汰开放式电石炉,对于内燃炉也应设定淘汰时间表,争取通过一定时间的改造,全部改为密闭式电石炉。黄磷行业要加大尾气和炉渣的综合利用,对于无法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也要淘汰出局。硫酸行业要争取在2010年年底前淘汰10万吨/年以下采用水洗净化技术的硫铁矿制酸、冶炼烟气制酸装置。干法造粒炭黑生产装置粉尘污染严重,也是行业要淘汰的生产工艺。
其次,对过剩产品严格控制产能总量。从当前行业情况来看,几乎多数大宗、基础石化产品都处于产能过剩状态。据统计,2008年,全国纯碱产能过剩约27.4%、烧碱产能过剩33.4%、硫酸产能过剩25.2%、聚氯乙烯产能过剩41.2%、黄磷产能过剩61.8%、磷肥产能过剩40.6%。尽管这些行业产能已经过剩,但目前还有大量项目在建或规划建设。因此,对产能严重过剩的基础大宗产品,要严格控制产能总量,尽量做到3~5年内原则上不再新增产能。
再次,鼓励发展国内市场短缺的高端石化产品。2008年,我国合成树脂对外依存度39.7%;合成橡胶对外依存度37.9%;己内酰胺对外依存度60.7%;钾肥对外依存度51.6%。对于这些产品,应加快发展,提高国内自给率,但不能盲目建设,必须在有市场竞争力的条件下推进。
“当前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,上马新项目跑步前进,淘汰落后产能裹足不前。”李勇武态度坚定地认为,“必须以破釜沉舟的勇气淘汰落后产能,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。结构调整的本质在于实现产业升级,淘汰落后产能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。要按照中央的要求,加强源头控制,建立并实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环保评估和审查制度,遏制高耗能、高污染行业盲目发展。同时,禁止落后生产能力异地转移,将落后产能和设备彻底淘汰出局。”
高新技术支撑
必不可少
结构调整必须“有退有进”。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,也要着力培育新型产业,努力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。而要做到这点,高新技术的支撑必不可少。这次公布的《石油和化工产业振兴支撑技术指导意见》中的技术正是起这个作用。
中国石化协会副秘书长胡迁林解释说,优化产品结构,提升产业竞争力需要科技支撑。由于我国石化产品结构性矛盾突出,总产值的65%以上由石油和天然气开采、精炼石油、基础化学原料和肥料制造等初级加工产品构成。离子膜烧碱只占烧碱总产量的69%,子午线轮胎仅占轮胎总产量的75%,高浓度磷肥仅为磷肥总产量的73%,氟树脂中非聚四氟乙烯比例更是仅占11%。只有通过技术创新,大力发展新产品制备技术和深加工技术,延伸产业链,实现产品的高性能化、专用化、绿色化和高附加值化,才能优化产品结构。因此需要充分利用当前产业调整振兴的有利时机,集中精力推广一批较成熟、见效快的先进适用技术,支撑当前石化产业结构调整。
胡迁林说,对现有技术实施改造,促进产业升级是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,这也需要技术支撑。全行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仅占三分之一,生产效率、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。石化工业的污染物排放始终位于全国工业领域前列,节能减排任务繁重。只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,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新工艺、新技术,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石化工业,才能提高生产效率,促进产业升级。这就需要推广环保节能干法乙炔新技术、工业废酸的渗析阴膜回收技术、磷石膏制建材技术等,同时对无机化工工业过程余热回收利用关键技术、一次密炼多机开炼橡胶加工技术、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等高新技术进行攻关。
石油和化学工业是资源密集型产业,突破资源约束、提高资源利用率也是进行结构调整,实现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。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由2002年的27.1%上升到2008年的48%,预计到2020年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%。化学矿资源短缺问题也十分突出,特别是硫、磷等重要资源已濒临枯竭。目前硫磺对外依存度达90%,氯化钾对外依存度超过50%,高品位磷矿所占比例低于10%。只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,提高石油、磷矿等资源的利用效率,积极发展现代煤化工技术和生物化工技术,减少对化石资源的依赖,实现化工生产原料多元化,才能突破资源瓶颈,保持石化行业平稳、较快和可持续发展。这就需要推广聚合物驱提高石油采收率配套技术、中深层稠油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、大型水煤浆气化技术等;对中低品位磷矿加工与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、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窑法磷酸生产技术、煤制烯烃技术等进行攻关。 (危丽琼)